7月1日的這次鐵路調圖是自2007年以來最大幅度的一次。調圖後,全國鐵路開行旅客列車總數達到2447對,其中動車組列車1330對,占一半以上,成為行走在鐵路線上的大部隊。隨著綠皮車等普通列車退出歷史行列,動車組逐步取代普速列車將是個不可逆轉的趨勢。(7月1日《21世紀經濟報道》)
  7月1日鐵路調圖引來全面關註。以往調圖過後,加開了什麼車次、新添加覆蓋哪些區域都會被聚焦,但這次的熱點有點喧賓奪主的意味,就是動車組占據客運一半之後,“低收入者選擇減少”成了被濃縮的關鍵詞。而在這個問題之上,我們還是要多問,這次2007年以後的最大鐵路運行圖調整,國家和民眾到底可以在這其中能“圖”到啥。
  我們不妨先從國家利益上進行考量,當然筆者這次給出的並非是“快捷、便利”的老見解,而是要從一筆大買賣說起。5月份中俄簽了4000億天然氣大單,巨額合同令世界驚訝。而在這4000億背後,是中國對於能量領域的多元化擴展,以及自身能源消耗的一絲擔憂。
  中國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破2.5億輛,先別急著歡呼,這事還得分兩面看。因為中國自身資源存量都進不了世界前十,但石油消耗卻居全球前三。巨大的能源消耗以及能源定價的被動,都註定中國崛起必須要走能源新型利用的道路。而這其中歐洲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。
  歐洲和中國一樣,也是能源極度依賴,這促使他們積極探索鐵路軌道交通方式來承擔國民出行,“歐洲之星”列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,它也一度成為了我們的老師。這次“學生”也有所動作,在調圖中,動車組已然占據了半壁江山。
  同時要說明的是,動車所替代的是部分消耗柴油的機車類型,用綠色能源來淘汰過去式的能源消耗,這必然是一種“好牌”。同時,也可以把國家能源分配的合理性更趨完善。在宏觀上說,這也是在能源領域占據主動的動作。
  在宏觀背景下我們再說“低收入者選擇減少”。在動車占據多數的語境下,很多普通列車的看起來是有所減少。但和一刀切不同的是,普通列車是以此消彼長的態勢存在。有新線就投入普通列車,如南昌鐵路局開通的江西吉安至湖南衡陽普速旅客列車,從衡陽乘火車直達井岡山最快為2小時55分,硬座票價僅32.5元,堪稱“平民列車”。而筆者也登陸12306查看,從省城南昌到家鄉縣城,是有十餘趟的普通列車通達。在鐵路大調圖的背景下,依然是“快中有慢”。
  交通工具的發展,必然是要以效率當先,高科技投入到生活中,這應該是種“福利”,當然是需要支付票價的“福利”。這裡,可以考慮到“低收入者選擇減少”的客觀性,但卻也要看到選擇只是減少而非沒有。火車票作為生活方式的一種體現,它並不能使某個人瞬間返貧。而這種成本和感受,那還需見仁見智地說。
  文/謝偉鋒  (原標題:鐵路運行圖調整,這其中要“圖”啥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f12dfkiz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